在加利福尼亞中部的埃爾克霍恩沼澤,海獺這個頂級捕食者重新定居後,正逐步扭轉這個鹽沼主導的沿海濕地的退化趨勢。自海獺數十年前開始重新殖民這一地區以來,這裡的景觀發生了顯著變化。
在海獺稠密的區域,河岸和沼澤邊緣的侵蝕速度減慢了高達90%,這在海平面上升和潮流增強應該加劇侵蝕的情況下,顯得尤為奇特。隨著侵蝕速度的減慢,沼澤和溪邊植被開始反彈,生長出密集的根系,越來越能夠抵抗洪水或湧浪的衝擊。
杜克大學海洋保護生物學教授布賴恩·席爾曼指出:「海獺透過無窮無盡的捕食沼蟹的胃口,免費為我們穩定了這些河岸和恢復了這些沼澤。如果由人類來重建這些河岸和恢復沼澤,將花費數百萬美元。」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基於長達近十年的大規模調查和小規模實地實驗。研究人員在濕地周圍的13條潮汐溪流進行了調查,並在五個地點進行了實驗。在一些試驗地點排除海獺,而在其他地點允許海獺重新定居。
實地和航空攝影的測量和觀察證實,在海獺稠密的地區,侵蝕速度在研究結束時減慢了80%至90%,有些沼澤甚至出現擴張。模型模擬也產生了類似的結果。
席爾曼補充道:「這項工作顛覆了沿海地貌由物理力量和植物結構間的相互作用主導的既定底層範式。我們的結果無疑顯示,捕食者也在控制這些潮汐溪流的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這項研究由來自索諾馬州立大學、美國地質調查局、加拿大漁業和海洋部和佛羅里達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共同進行。研究表明,海獺的回歸不僅沒有逆轉損失,而且還減緩了損失,使這些系統能夠在面臨其他壓力的情況下重新穩定。
這項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DALL.E
圖片來源:NATURE cc By4.0
參考論文:
1.Top-predator recovery abates geomorphic decline of a coastal ecosystem NATUR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