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因健康狀況無法直接由口進食時,可暫時使用鼻胃管攝取營養與水分。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年全臺裝設鼻胃管近20萬人,食藥署邀請臺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暨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蕭名彥醫師,為大家詳細解說鼻胃管的相關知識。
鼻胃管小知識:功能、材質一次看懂
蕭名彥醫師說明,鼻胃管有兩大功能,第一功能是當病人無法直接由口進食時,例如:口腔有潰瘍、腫瘤或手術等情況,可暫時使用鼻胃管將營養跟水分送到胃部;第二功能則是做為減壓工具,例如腸胃阻塞時,以鼻胃管將胃中食物抽出,避免液體與食物無法排除,造成堆積與嘔吐。
目前鼻胃管材質常見有:
PVC塑膠
硬度較高、價格最便宜,約1-2週需更換一次
矽膠
材質較柔軟,放置時較為滑順舒適,但因材質柔軟較易有纏繞現象,使用時間較長,大約一個月更換一次。
PU(聚氨酯)
PU材質比矽膠更為柔軟舒適,可使用長達2~3個月再更換,但價格更高。
在設計上,又可分為傳統式與兩截式:
傳統式
一條管子外露在鼻外,不小心容易被拉扯拔出、脫落,有些病人會覺得管路外露影響外觀、妨礙社交。
兩截式
將管路分為兩段,外管在鼻腔外進行連接,需要灌食時接上,不使用時可拆除,戴著口罩就不會看到鼻胃管,也不會有外管亂晃,較不影響外出與社交,更不易因拉扯而脫落。
如何挑選合適的鼻胃管?正確使用提升照護品質
蕭名彥醫師建議,首先是考慮使用時間,若是暫時使用,預計一兩週內就可移除管路,那麼對材質就沒有太高要求,或許一般PVC管就可以;如果使用時間較長,例如需要一至兩個月才能移除管路自行進食,那就建議使用比較舒適、可使用較長時間的材質,減少刺激黏膜、過敏、破皮等併發症。若有外出或社交需求的病人,或是較有機會不小心自行拔出鼻胃管的病人,則比較適合兩截式鼻胃管。
開始使用鼻胃管的病患與其家人,必須先了解正確的使用與清潔方式。蕭名彥醫師說明,使用鼻胃管者,每日都要擦拭清潔皮膚、做鼻腔與口腔的清潔護理,並更換固定膠帶。當鼻胃管不小心被拔出時,千萬不可以自行放回,需立刻至醫院由醫師處理,以免誤置於氣管中,造成嚴重肺炎。若要更換新的鼻胃管,也必須由醫護人員執行,不可自行更換。
管灌飲食該注意什麼?使用鼻胃管或胃造口就無法脫離?
蕭醫師也提醒,灌食的飲食必須是均質且打散,以確保管路暢通。市售管灌補充品有計算好的熱量與營養成分比例,容易計算每日所需,通常沒有太大問題。但若是自己製作的食物,則切記要打爛均質,並留意營養與熱量是否足夠。特別需要留意的是,藥物不可與食物混合灌食,因藥物可能會堵塞、結塊,或跟食物產生交互作用。
蕭名彥醫師提醒,鼻胃管只是一種短期輔助工具,若要長期以灌食方式攝取營養,建議改做胃造口取代鼻胃管。以目前歐、美等地區為例,當需要以鼻胃管灌食超過一個月時,通常會建議直接做胃造口,從體表穿洞直接放管子到胃部。以胃造口進行管灌飲食,就不會有使用鼻胃管的常見併發症,例如:刺激黏膜造成分泌物與潰瘍、胃食道逆流、嗆到或吸入等相關問題,在照顧上較容易,病人也能擁有更接近常人的生活品質。
當然,鼻胃管或胃造口並非使用後就終生無法脫離!蕭醫師表示,部分病人在攝取足夠營養、體力變好時,可進行吞嚥復健與訓練,在復健後若能正常經口進食攝取足夠營養,就有機會可以移除鼻胃管或胃造口,不需永久使用。
《延伸閱讀》
.防範新冠肺炎也要留意新肺炎!專家教EAT-10篩檢避免吸入性肺炎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