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北基計程車費率調漲結果日前出爐,最終以起跳價從70元調漲到85元,停等秒數也從80秒縮短為60秒,預計於明(2023)年4月正式上路,但這樣的結果與台北市計程車公會提出的100元起跳價、50元風雨加成有所落差,引發公會不滿,到底怎樣的調整費率才公道?計程車司機的苦衷又是什麼?讓《NOWnews今日新聞》帶你一探究竟。
台北市計程車公會發言人李威爾指出,其實公會最擔心的就是消費者買不買單的問題,不管是1.25公里數的起跳價,或是200公尺5元的跳表價,計程車端都不敢調整,怕的就是消費者認為一次漲幅過高,「調漲起跳價是一個固定調漲,對消費者來說他看得到,不會擔心公里數調整,造成每趟的金額有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對一個司機來講,一天要載17趟到20趟的客人,所以用一個固定的調漲的金額,每一趟每一趟固定調漲的金額,「對司機來講,他看得到也吃得到,所以我們才會提出由現行的起跳價70元變成100元的部分。」李威爾解釋,他們提出運價調整的建議,是站在這幾年司機的收入因為疫情關係,落差非常大。「今年交通部提出去(2021)年整體計程車的營業收入,其實已經低於基本工資了,因此才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提出合理的調整。」
李威爾也提到維運成本大幅上漲的問題,「8年前我們買一台基本的國產車來跑,大概平均來講大概是60到65萬,現在隨便一台基本的國產品牌車都要80到85萬。」再加上,每個月基本的維修保養,「前幾年保養一次大約2000多元,今年保養已經變成3300元,加上最近整個原物料的上漲,零件維修取得的成本也比以前高了將近3成到4成。」
公會對運價的調整有提案權,但卻沒有決定權!李威爾認為,公會會提出100元起跳價的提案是有科學依據的,最後審查的結果跟公會版本落差太大,他認為,審查委員最後決定的數字,應該也要有有科學化的說明,「說服北北基將近7萬名的司機,這樣的調整結果是能幫到司機,也能考量到消費者接受度的,而不是訴我結果是什麼,應要給一個完整的跟我說說明,因為這個關乎於我們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