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logo
留言
LINE
FB
複製
兒童該不該打疫苗?醫師:可防重症且副作用低
桃園電子報
發布於 3 年前

6至11歲兒童新冠疫苗即將開打,許多家長在問「到底要不要讓兒童打疫苗?要不要選擇疫苗廠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建議至少先打一劑,形成保護力,可預防孩童確診併發重症,造成呼吸衰竭或多重器官衰竭,避免留下嚴重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且據國外數據統計,第一劑副作用相對第二劑較低。也建議同住親友打滿三劑並做好個人衛生禮節,避免家內感染,以保護目前無法接種的5歲以下孩童。

陳思融指出,許多家長因現在只有莫德納可選擇,想等BNT開放。但是,莫德納在美國雖沒被核可用於5至11歲孩童,但是在澳洲、英國、歐盟、加拿大已核准使用並開始施打,根據歐洲國家統計資料,6至11歲孩童的嚴重副作用比例較青少年低。另外,有家長質疑打疫苗還是可能確診,陳思融對此表示,打疫苗的目的是建立良好保護力、預防重症,建議施打。

陳思融建議6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預防重症及嚴重後遺症。圖:中醫大新竹附醫提供

陳思融分享,就國外數據來看,疫苗導致的心肌炎大多輕微,追蹤一、兩天後,心肌酵素危險值就能降低恢復正常,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需要用到強心劑或葉克膜的比例低。反之,不幸確診誘發重症,則可能留下嚴重後遺症。急性期可能出現呼吸窘迫、肺炎、細支氣管炎或哮喉等症狀,除需氧氣支持,也可能得進入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甚至誘發全身嚴重發炎反應,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進而死亡。參考美國統計資料,雖兒童住院率不高,但疫苗對於需要進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是有的。

陳思融補充,新冠病毒還可能併發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症狀類似川崎氏症。川崎氏症大多發生在5歲以下孩童,發燒多天後合併黏膜發炎、結膜炎、皮疹、淋巴腫大,最嚴重會併發冠狀動脈發炎疾病,長期影響心臟功能。目前有超過5歲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2至6週,發生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據國外統計,可透過接種疫苗預防。

陳思融也提醒,5歲以下幼兒目前還沒開放施打疫苗,但5個確診需要住院的幼兒當中,就有1個需要進加護病房,建議父母及親友要完整接種三劑,滿6歲之孩童也應盡速接種,預防家內感染。同時,5歲以下孩童也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責任編輯/黃雅蘭)

 

你可能也會喜歡
還想看更多你喜愛的文章嗎?
© 2025 Gamania Group
下載 beanfun! 一起SHOW!
組隊開SHOW,拼排位拿獎勵!
留言
轉傳
複製
beanfun! 採用網站分析技術為您帶來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 "我同意" 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 隱私權政策。
下載beanfun!
瘋狂生活從 beanfun! 開始~
掃描 QR Code 立即下載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APP Store 搜尋 beanfun! 下載
Google Play 搜尋 beanfun! 下載
溫馨提醒您:於行動裝置安裝防護軟體
可提升裝置使用安全性
下載beanfun! 豐富你的內容
安裝應用程式,享有更多文章、小說和精彩的互動!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