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beanfun.com/articles/tw/76/news_fetch_icon_175.png)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戴愛玲! 從早期已成經典的〈對的人〉、〈千年之戀〉,到最新推出的〈不想聽見的歌〉, 戴愛玲時而溫柔,時而奔放的歌聲陪伴無數人度過愛情旅程的喜怒哀樂, 而她自己在加盟華納之後,造型大轉變,「戴愛玲2.0」的音樂之旅也於焉展開。
TEXT_ Paul Chen PHOTO_ Kuan STYLE_ 徐于筑Norah Hsu@xuuxuustudio MAKEUP_ Think Ho HAIRSTYLE _ Flux Keanu ART DESIGN_ 畢展熒Hitsu Pi、蔡偉群Cai Wei Qun VISUAL_Yoco
睽違了3年,戴愛玲一出手就令人眼睛一亮:淺金髮色、刀切般俐落的短髮,更凸顯出她原住民與生俱來的深邃輪廓。出道20年,戴愛玲早已累積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每次在感情中受傷、耽溺、無助時最好的陪伴;她歌聲中的爆發力也唱出感情中的憤怒,同時賦予力量,是很多人在KTV中想證實自己歌唱實力的標竿,讓她得到「鐵肺公主」的美譽。即使貴為天后級歌手,戴愛玲仍不甘於此,在加盟華納音樂之後,開啟了另一段音樂旅程,升級為「戴愛玲2.0」:首先是造型上的大改造,以義大利殿堂級珠寶BUCCELLATI全手工手環和訂製銀線編織碎鑽上衣凸顯她的貴氣,更符合專輯欲呈現的「幽微的閃光」視覺概念,也呼應著《CIAO潮旅》4月號主題—台灣外海如鑽石般的小島;鐵肺戴愛玲還在,但在這次多元曲風的專輯中,她展現了更多面向的聲音操控力,收縮自如,奔放處更奔放,溫柔處更見細膩。
天分與生俱來 要保護也要充實
這是她的第10張專輯,也是加盟新東家後的第一張。氣勢澎湃的歌曲難不倒戴愛玲,但她喜歡新挑戰與新刺激,學著達到平衡。「我希望不要太過飆高音,技巧和情感上可以更有層次。釋放情緒很容易,有所節制反而更難,情緒要放更多、更滿。我還在學習唱歌技巧,希望能以不同的方式詮釋歌曲,同時保護我的聲音。」戴愛玲這次嘗試用真假音轉換,甚至是飄渺的氣音來唱。「身體和心情都要放鬆。每次進錄音室時,我還是會緊張,錄DEMO時反而放鬆,但我更愛現場演唱,雖不完美,卻很自由。」戴愛玲的歌唱天賦是被大她3歲的舅舅發掘的,她小時候跟喜愛表演的舅舅很親,舅舅也常帶她到處表演並幫她合音伴舞。小小的戴愛玲在台下很緊張,一上台就變身天生歌姬。「我承認有些藝術天分是天生的,老天給的禮物要好好珍惜。」
獻給每一位勇敢的女性
戴愛玲每次出專輯,都試著把製作階段所經歷的議題,收錄進詞曲中,例如上張專輯中的〈暗了亮了〉就是獻給同志朋友;這一次,則是獻給身邊的女性們。「不論是女兒、老婆或是母親,每個女人心中都有個小女孩,渴望被呵護。」新專輯中的單曲〈女孩〉是她與蕭賀碩合作,也是她第二次填詞。「這首歌是為我身邊所有女性發聲,包含我自己,還有我媽媽。我曾跟媽媽說:『媽媽:我不要像妳一樣,妳都沒有好好為自己活。』媽媽回我:『我要怎麼為自己活?有那麼多小孩要帶!』她那個年代的女性總是為家庭付出,也有很多女性在情感上付出一切,希望能找到好歸宿。這首歌就是獻給每個真誠又善良、為自己的生活、事業和愛情勇敢付出的女孩,我相信付出會有福報的,也希望男生聽到這首歌能夠珍惜身邊那個女孩。女生要學會愛自己,別忘了自我鼓勵,但偶爾罵罵自己也不錯,只有自己能真實面對自己的好與不好。」愛自己不分性別或年齡,戴愛玲也還在學習。「年紀較輕時,很怕性感,不敢穿太露的衣服,這幾年有所成長,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全身鏡前看自己的身材和眼神,健身、上舞蹈課多年,我的眼神和態度都不同了,身體意識更強烈,重新發現性感的定義,不是露得多就是性感。像這次拍宣傳照,舉手投足間多了些女人味,這是累積出來的,認識自己之後,就更了解如何展現自身的優勢。」
愛情和女性意識是戴愛玲歌曲中的永恆主題,在《不想聽見的歌》專輯中也不例外,但曲風卻更多元,像〈伎倆〉一曲和製作人黃少庸合作,加入了電音元素,並找來同為原住民的歌手好友桑布伊在歌曲背景以母語吟唱,桑布伊亦鼓勵她試試以母語吟唱。其實早在10年前,戴愛玲曾唱過一首排灣族古調〈想念〉,這是外婆教她唱的歌,卻成為她日後「不想聽見的歌」。「我是由外公外婆帶大的,和外婆很親,在她病逝前,我和媽媽與阿姨輪流照顧她,這首歌讓我感觸很多,每次聽到就很想哭。」每隔2至3年發一張專輯,戴愛玲總把自己想說的、以及經歷的過程與大家分享,很容易不小心就觸動內心。〈不想聽見的歌〉巧妙地嵌入她的經典歌曲〈對的人〉的第一句於歌曲前後。「大家都想遇到對的人,但感情路上,很可能會遇到對妳不真誠的人,還是要學習面對,勇敢愛,也勇敢放下。」專輯中的〈燒〉是首結合搖滾、Electro和嘻哈的快歌,戴愛玲請老師編排舞蹈,還展現她練習有成的空中瑜珈;〈冷冷愛〉則帶著拉丁佛朗明哥曲風,或許戴愛玲會在MV中秀上一段舞蹈也不一定。
慢慢愛上海洋 旅程中總有奇遇
戴愛玲的家鄉是屏東春日鄉山區,附近只有溪流,以前她對海感到陌生,討厭曬太陽,但因為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去海邊,她也跟著去,慢慢喜歡上大海,覺得海浪聲很療癒,偶爾也會跟家人開著30至40分鐘的車程到墾丁看海。「對我來說,旅行是心情上的放鬆。」她喜歡在飛機上看電影、寫東西。「因為不是為了工作,只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更真誠也更豐富。」例如上張專輯中的單曲〈給親愛的你〉,當時公司希望她寫一首給自己的詞,「我當時在泰國蘇美島,從中午待到傍晚,怎麼寫都寫不出來,硬擠出來也覺得不滿意。回台灣後的第二天半夜,我在家裡看著牆上歷年拍下的照片,宛如電影畫面般,眼眶覺得濕濕的,馬上就把歌詞寫好了。」除了以散文或詩句紀錄當下的心情,戴愛玲也喜歡隨身攜帶相機拍照或素描,在歐洲,她拍下一對老夫妻互相扶持的背影,覺得浪漫又感人,她把畫面畫成一幅畫,掛在房間牆上,覺得自己會像他們一樣。
不過,戴愛玲大多數的旅行經驗都和商演有關,經紀人經常是她的最佳旅伴。有次到賭城商演,她多安排了幾天參觀大峽谷。「大家都跟我們說大峽谷位於沙漠,天氣很熱,所以我們都穿得很單薄,結果竟遇到當地百年一遇的大雪,買了厚外套還是不夠暖。但我想都來了,還是該搭個直升機鳥瞰。我坐在前座,很壯觀、很刺激,但一下飛機快冷死了。這是很難忘的經驗,既然去了就不想錯過。」還有一次去菲律賓商演,他們也安排了幾天從馬尼拉飛到薄荷島一遊,結果遇到大颱風,島上船隻無法啟航,大夥只能待在船上吃東西,後來倉皇訂到最後一班飛機趕回馬尼拉,但機場港口都關閉了,他們只能克難地待在髒亂的飯店中,她還弄丟了一條別具意義的鑽石項鍊,在大廳大哭⋯⋯「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有趣,旅遊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但我個性比較謹慎,跟朋友去較有安全感,一個人不會去危險地區。」
戴愛玲說自己走隨興路線,不會把行程排得很滿,但疫情改變了她對旅行的態度。「疫情之後,每次出國都變得很珍貴,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我現在會先想好去哪裡。放鬆固然重要,但紀錄一些值得紀錄的事情也是。」她喜歡海邊,也喜歡回到部落裡家族經營的咖啡莊園中露營、烤肉,同時嚮往博物館林立的倫敦這類大都市,以及遙遠的極光。「到了一定年紀,不論是工作或旅遊,我都不想侷限自己,機會很重要,學習很重要。」
解封之後,戴愛玲想立馬衝到鄰近國家(例如泰國)、最好是沒有華人的島嶼度假。「有朋友的好處就是會帶我去一些觀光客較少的地方。海浪聲讓我放心,我也喜歡泰國酸酸辣辣的食物。」雖然有朋友在,但戴愛玲每次旅行還是習慣帶著保平安的護身符,把它放在床邊,為她帶來安心;旅遊期間,她不聽催悲情歌,偏好熱情的拉丁或原住民音樂,適合剛起床或泡澡的時候聆聽。對聲音和視覺敏感的她總會希望飯店房間能擺放粉色鮮花,若加上海浪聲與歡愉的音樂,這趟旅程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