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簡稱CVC)是企業常用的擴張方法之一。係透過在企業內部成立專責投資部門,投資外部具創新潛力的公司,以彌補內部研發及技術不足問題,為企業外尋找第二、第三成長曲線。
根據 CB Insights Global CVC Report指出, 2020 全球 CVC 共完成 3359 筆投資交易,總金額達 731 億美元。2019 至 2020 ,CVC 交易總量下降 1.7%,而金額卻上漲 24%,創下近 5 年新高。更值得關注的是,CVC 參與的投資在所有 VC 投資中佔 24%。
主業競爭,通過投資上下游及相關產業鏈成為企業高速成長很重要的一環,很多老闆找我找 “投資長” ,結果往往是薪資太低不敢用,薪資太高又猶豫<不確定能否創造績效。我個人認為如果招個投資長就能幫助公司實現高速增長,不現實呀 哈哈
硅谷科技公司,如IBM、Google、高通、微軟以及亞馬遜等,及中國平安及阿里巴巴等等都有CVC,透過併購及轉投資,快速取得轉型及擴張的關鍵技術或必要市場,維持企業增長的動能。
友侖集團(專注數字化高科技企業投資)創辦人,曾擔任SBI集團(原軟銀投資)董事及SBI中國董事長李沛倫先生,對中、美、日市場股權投資、兼併收購及戰略規劃等領域超過20年實踐經驗,對CVC有深刻的洞察理解。他告訴我:CVC絕對不是單獨個人或內部閉門造車,而是全球視野的專業團隊的合縱連橫。高度變化的時代,CVC更要结合企業短中長期戰略目標,最终實現企業創新和長足發展。
Q1:CVC與傳統創投的差別在哪?
(1) 投資策略觀點不同
CVC從企業戰略高度去思考投資方式與標的,像是在拼拼圖。CVC投資也許個別看起來沒有特別好,但整合集團/公司內的資源,拼湊在一起就可能是一塊美麗圖案。戰略思維與投資標的同等重要。
除了大型創投有能力創建自己的投資組合(投資多於20個以上),會考量到各投資組合的配搭策略外,多數的創投都是側重於投資標的財務報酬的極大化。
(2) 投資週期長短不同
CVC 對投資報酬率沒有創投來得大,但對與公司策略的對接與落地有時效要求。簡單說,就是要快點用,讓新元素加進去後能加速策略推進以及整間集團/公司的營利增長。
創投就像在養牛,不急著賣。創投找好農場、飼料、管理人等好生養著牛。在它長得最健壯的時候,以高價賣出,獲利了結出場。一般來說,投資週期為5~7年。
(3) 對風險承受度不同
CVC資金是從集團母公司盈餘/轉投資而來,本質還是以集團報酬極大化來思考。所以從整體戰略思考框架來說,相對謹慎。近年CVC參與前期種子輪金額逐年下降,取而代之是投資中後期的大案子(mega deal)為主,也反映出CVC對於風險考量較一般創投高。
而創投背後的金主(Limited Partner,LP),本來就是一群資本家,對投資高風險的項目早有預期,創投又稱作風險投資,高風險已隱含在名稱中。
Q2:CVC的團隊大多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知名“創業導師” Michael 黃柏翰畢業於知名商學院,擁有豐富股權投資與併購經驗,曾服務於知名集團及投行,目前專注個人品牌IP新創事業。Michael强调CVC需要從集團角度考量投資布局,非單純看單一投資報酬率,因此需要以下3大能力:
(1) 投資的專業知識
這是最基本的能力,從財報分析,股權評估,商業盡職調查等都要有一定基礎
(2) 對集團業務有一定理解
投資的項目必須賦能集團業務或創造不同的商業架構,對集團轄下不同業務要有一定理解程度,才能有效地進行串接
(3) 要對戰略與商業模式認知
這是CVC最重要能力,缺少了這一項能力,就難以用集團戰略高度去思考投資項目的價值。
Q3: 為甚麼CVC在企業界受到重視 ?
由於轉型的迫切感加上內部技術養成跟不上市場變化,加上國際競爭激烈,迫切需要向外尋找適合當地市場的know-how。好案子人人搶,CVC需搭建在董辦層級,除搶時間,也可跟決策者直接溝通。Michael 老師目前正在協助海外大健康企業與中方建立合資公司,將海外創新技術引進大陸,通過合資公司渠道快速落地。如果自行尋找渠道,一來很難有這樣的資源,自行摸索極可能錯失市場,達不到預期的效用。
用小錢,取得轉型的大利
傳統製造業意識到過去20年不斷遷移,低成本不再管用,未來只能靠轉型升級,透過CVC可將成熟企業和新創結合。既有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靈活性會受限,不會跑得比新創快。與其把新創當競爭,不如互補,一來鼓勵新創公司發展,再者協助企業轉型,達成雙贏。
●作者:黃至堯博士/兩岸人資專家,擁有台灣、美國、香港、中國大陸多年HR暨顧問經驗,兩岸四地企業演講人氣講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