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蒲亭派兵攻打烏克蘭一個月,西方國家紛紛奧援烏克蘭的局勢也導致國際秩序出現動搖,儘管俄軍不斷強調並未攻擊平民,但根據聯合國數據仍有數百萬名烏克蘭人被迫逃離家鄉,蒲亭試圖收復國土回到「大俄羅斯」時代的野心也讓人聯想到古代沙皇。說起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他陰暗、果決的個性以及實行中央集權統治竟與蒲亭有些相似,這位沙皇有個響徹雲霄的稱號,也就是「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或是「恐怖伊凡」。
伊凡四世(Иван IV/Ivan IV)出生於1530年8月25日,在斯拉夫語系當中,他的名諱時常被人取名為「恐怖伊凡」,但部分學者認為這裡的「恐怖」指的其實是令人敬畏、尊崇的意思。這名歷史上第一位沙皇會讓人「敬畏」、感到「恐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來自於他的出生背景所塑造的個性。
伊凡四世是瓦西里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母親葉琳娜有著立陶宛貴族血統,卻嫁給了年近50仍未有子嗣的瓦西里三世。據說,伊凡四世出生時,天空迴響著閃電與雷鳴,因此也有著「伊凡雷帝」的稱呼。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瓦西里三世去世,遺詔由伊凡四世的母親葉琳娜同七位大貴族組成攝政會議,在伊凡四世成年之前代理朝政。然而大貴族的橫暴與各派系的激烈爭權、謀殺與陰謀,讓母親葉琳娜心力交瘁,果斷決定廢除攝政會議、獨攬大權,無意間也塑造了兒子有著相同的個性。
隨著1538年,葉琳娜據傳遭政敵毒殺的猝然離世,伊凡四世這名繼任的「莫斯科大公」在王室貴族間備受冷落,陰鬱的童年伴隨著對人的不信任就這麼陪伴他成長,直到1547年他開始執政後,於1549年建立重臣會議,編纂新法典,並正式自稱為「沙皇(Tsar)」。
「沙皇」一詞其實源自於羅馬帝國皇帝「凱撒(Caesar)」,伊凡四世自詡沙皇同時也將國家改稱為「俄羅斯沙皇國」(Царство Русское/Tsarstvo Russkoye),也就是如今我們熟知的「沙俄」。在他的統治下,過去領土四分五裂的封建領主制莫斯科大公國,回到了羅馬帝國般絕對的集權統治,沙皇成為全國上下至高無上的權威。
伊凡四世開始執政以後,大大打擊了那些過去愛搞陰謀、毒殺又奢糜的貴族們,他建立了沙皇專制政體,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同時廢除了公國內的所有領地,將土地盡歸於沙皇旗下,可以說是將所有貴族特權收回,並對國家的行政、法律、軍事、宗教都進行了改革,尤其在軍事方面的改革可說是為俄羅斯「強身健骨」,紮紮實實地鞏固了國家實力。
然而,為了徹底確保國家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伊凡四世也建立起俄羅斯史上第一支秘密警察-「特轄軍(опри́чник/Oprichnik)」,這支類似東廠、在俄羅斯延續至今的心腹們只聽令於伊凡四世,不僅鼓勵告密還負責殲滅國內所有反對者與異議人士。起初,特轄軍是一隻僅有1000人的隊伍,他們戴黑帽、著黑衣、騎乘黑馬,並隨身配戴一個象徵替沙皇「掃除叛逆」的掃把與一個象徵「沙皇獵犬」的狗頭,但凡是他們認定的逆賊,特轄軍們能夠越過法治,不經審判過程就直接對嫌犯進行處刑,尤其是各大貴族們更時常遭到放逐甚至處決,一路下來特轄軍逐漸擴編到6000人。
特轄軍最著名的一次戰績是,伊凡四世的心腹顧問之一叛逃到立陶宛,令他大動肝火,再加上他無法相信自己國家的居民勾結當時的敵對強國波蘭立陶宛聯邦(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於是在諾夫可羅德進行了血洗大屠殺,更一口氣成立了國家中的國家-「特轄區(опри́чнина/Oprichnina)」,靠著這支血腥部隊的威懾手段嚇壞不少鄰國與國內異議人士,也讓他從此有了「恐怖伊凡」的稱號。
不僅如此,他的殘暴個性也體現在生活的每個面向,在他心愛的妻子安娜斯塔西婭·羅曼諾夫娜被毒殺後,伊凡四世對宮廷官員疑神疑鬼,對於貴族的苛刻變本加厲,同時也更加倚賴特轄軍箝制輿論,莫斯科主教菲利普(Philip)就因為譴責伊凡四世的殘酷統治而被活活勒死,有傳聞他甚至一度傷害了自己的兒子兼繼承人費奧多爾一世、另一名兒子更被伊凡四世用權杖失手擊斃。著名畫家列賓曾以為題,創作了名畫《伊凡雷帝殺子》,畫中的伊凡四世痛苦地抱著慘死親生兒子的模樣流傳至今。
在伊凡四世的鐵腕手段下,俄國成功擠身進入歐亞強國的行列之中,他也塑造了俄羅斯日後的特質,更把俄羅斯廣袤領土下的貴族勢力徹底瓦解,沙俄的一切只有平民階級與沙皇本體,就連教會的財產也只能乖乖讓沙皇沒收。然而這種統治方式與日後西方文明世界瓦解君主制度的發展大相徑庭,靠鎮壓叛變、噤聲異議人士的手法雖能威嚇一時,但俄羅斯最終走向與西方國家不一樣的發展道路,或許也是如今繼位者蒲亭繼任以來作出種種決策的歷史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