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於上月24日出兵烏克蘭,但不只攻勢受挫,久攻不下烏克蘭首都基輔,還引發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受挫,顯示俄羅斯軍隊還不具備打大規模戰爭能力。
國家政策基金會今(9)日舉辦「俄烏戰爭對國際和兩岸關係的衝擊」座談會,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滕昕雲表示,俄軍以源自前蘇聯的「縱深作戰」觀念為本,仿效美軍在第二次波灣戰爭的戰例,利用小而堅的突擊部隊,實施迅捷的地面穿插突進,輔以遠距精準打擊火力,希冀動用最小限的兵力,以最少的代價,在對短的時間內,推翻烏克蘭澤倫斯基現政權。
滕昕雲表示,前蘇聯的「縱深作戰」,講求在與敵第一線部隊接觸的同時,就要攻擊敵後方全縱深的各級目標,並擊滅其預備隊。為達此戰略目的,迅捷之機動部隊做深遠的穿插突進,並動用空降部隊先期佔領敵後方重要目標,以期崩解敵人全般防禦體系。此次入侵烏克蘭,即是援引前蘇聯撲滅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用兵模式-以空降部隊先期控制機場,再以機械化部隊自多方面快速入侵,這是「縱深作戰」小規模的實兵運用。
滕昕雲認為,欲征服國土遼闊的烏克蘭,至少要投入50萬人以上的地面部隊。先進的作戰準則,加上壓倒性優勢兵力的投入,這是前蘇聯「縱深作戰」令北約盟國深度憂懼的所在。俄軍並未打他們擅長的戰爭。俄軍部署烏克蘭邊界時間過長,烏克蘭部隊早已預期俄軍的入侵,於是預作防範,並擬定各種反應計畫。基輔近郊機場在開戰首日未被俄羅斯空降部隊拿下即是證明。
滕昕雲指出,俄烏戰爭顯示俄羅斯武裝力量並不具備組織、指揮、遂行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在閃擊失敗後,並未能立刻改變作戰計畫,進行兵力調整,以適應新局。在野戰遂行上,作戰模式僵化,指揮參謀作業粗糙,缺乏聯合兵種的協同。
針對對台海局勢影響,滕昕雲指出,俄烏戰爭為以陸戰為主的聯合軍兵種作戰,對於地面部隊素質的要求高,增加了打勝仗的複雜性與難度。而台海戰場共軍先期必以遠程投射火力實施第一擊,純粹發揚物質優勢,對攻方而言相對單純。俄羅斯所投射的遠程打擊火力,並未癱瘓烏軍的指管防空體系;而台灣地狹人稠,將同等密度的火力轉移至台海戰場,仍會產生致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