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突然昏倒了」,是兒童掛急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突然短暫失去意識及肌肉張力,又在短時間內自行恢復的症狀,就稱為昏厥。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彥儒說明,昏厥在兒童和成人都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據統計約有15%的人在18歲以前至少經歷過一次昏厥。孩子發生昏厥,除了會引起家長的擔憂之外,也常常造成學校的缺席、影響體育活動的參與,更有少數的昏厥可能是由於致命的心臟疾病引起。因此需要由專業的兒科醫師詳細評估,診斷出昏厥發生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置和衛教。依歐洲心臟醫學會2018年訂定的昏厥診療指引,造成昏厥的原因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大類:
反射性昏厥
反射性昏厥是最常見的昏厥原因。這是由於不正常的神經反應造成調控心跳快慢及血管收縮及舒張的自主神經失去正常調節能力,引起過度的心跳變慢及血管舒張,導致無法維持適當的血壓及血流輸出供應到腦部。常見的原因有因為驚嚇、長時間站立、疼痛、情緒激動等刺激導致的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以及特定動作或情況(例如排尿、咳嗽、用力、進食)出現的情況性昏厥。朱彥儒醫師分享,在昏厥之前常有臉色蒼白、流汗、噁心想吐等自主神經症狀,久站、擁擠或高溫的環境等也是常見的誘發因素。還有另一種只在嬰幼兒出現的特殊情況,稱為屏息發作;嬰兒在受到疼痛、聲音刺激、或者大哭之後,會突然失去意識和反應,伴隨呼吸暫停或是用力憋氣的現象,外觀可能呈現蒼白或是發紺的膚色,若持續時間較長則可能會出現四肢抽搐,通常發生在6個月以上到6歲以下的嬰幼兒。屏息發作有時會被誤以為是癲癇發作,但這些嬰兒通常預後良好,多數在年紀較長之後就自行改善,部分有缺鐵性貧血的嬰兒,在治療貧血後屏息發作的情況也會改善。
若經醫師評估為反射性昏厥的兒童,除了常規心電圖檢查之外,通常不需要額外的實驗室檢查。多數病人可以透過衛教及生活習慣改變獲得改善。適當的補充水分及鹽分,辨認昏厥的前驅症狀,適時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炎熱或擁擠的環境。可以練習抗壓力動作,例如雙腳交叉夾緊、用力夾緊臀部或進行傾斜床訓練。其他藥物治療需與醫師討論後依醫囑使用。
姿勢性低血壓
正常情況下在姿勢改變時,心血管系統在自主神經的調控下會做出調整以維持正常的血壓,當自主神經不能正確做出相應的調整,就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朱彥儒醫師解釋,常見的原因有脫水、出血、貧血、以及使用或誤食會造成低血壓藥物。懷孕亦是青少年女性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及昏厥的可能原因,此外厭食症的病人也容易出現姿勢性低血壓,通常可由病史初步辨認。最簡易的測試方式為測量平躺和站立三分鐘的血壓和心跳,如果血壓或心跳的變化超過一定範圍,合併典型昏厥症狀,即可診斷姿勢性低血壓或姿勢性心搏過速引起的昏厥。姿勢性低血壓的預防方式與反射性低血壓類似,避免誘發姿勢性低血壓的活動及適當的補充水分及鹽分及抗壓力動作都可有效預防姿勢性低血壓發生。若有服用造成低血壓的藥物,需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改變劑量。
心臟血管疾病造成的昏厥
心臟血管疾病造成的昏厥,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初步的評估可由醫師經由病史、理學檢查及常規心電圖檢查,判斷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高低。危險指標包括:已知有心臟血管疾病、心電圖異常、有不明原因猝死之家族史、運動中發生昏厥、平躺時發生昏厥、昏厥前有突發性心悸等。朱彥儒醫師表示,心臟血管疾病造成昏厥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心律異常造成的昏厥、心臟結構異常及大血管異常。當懷疑兒童因心臟血管疾病造成昏厥時,應轉介兒童心臟專科醫師診治。若兒童經常發生昏厥,但無法以上述疾病解釋時,則需考慮其他疾病例如癲癇、轉化症等,可轉介兒童神經科及兒童心智科評估。
文章來源: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延伸閱讀】